一场关于租房的“冰与火之歌”正在上演。2025年9月15日,《住房租赁条例》正式实施,租客凭备案租赁合同即可让孩子就读对口学校,学区房逻辑由此被彻底颠覆。曾经,家长们为获得中关村三小等名校学位,不惜斥资800万购买海淀的“老破小”,如今,租房或许便能解决入学难题。广州的实证研究已显示,租购同权政策实施后深资管,区级重点小学学区房溢价开始下降。
然而,“羊毛出在羊身上”,新规的冲击波迅速波及房东群体。在北京朝阳拥有三套出租房的陈姐,以往将90平米的三居室隔成五间出租,每月收入达1.2万元;新规实施后,她只能租给三户人家,月租金降至7500元,加上5%的租赁税,年收入直接缩水6万元。更让她头疼的是备案制,过去隐匿的租金收入如今通过全国联网的住房租赁平台曝光无遗。深圳房东老林也表示,租客为了孩子上学积极备案,逃税已无可能,他本人就因一套月租6500元的房子补缴了全年的3900元税费。
群租房的消亡对城市底层劳动者造成直接冲击。外卖骑手小吴和同事们合租的北京天通苑隔断房被强制拆除,中介老赵无奈地告知他们:要么分租两套房,每月支付6000元租金,要么搬去燕郊。而他们原先的群租房月租仅为2500元。低端房源的减少直接推高了基础生活成本。上海闵行区的中介门店贴出告示,单间最低租金已从1200元涨至1800元,涨幅达到政策允许的5%上限。链家经纪人证实,连城中村的农民房都在涨价,因为可出租的合法房源减少了15%。
展开剩余68%个体二房东的生存空间被急剧压缩。在广州从事二手租赁生意的丙哥,无奈之下将手上的8套隔断房全部退租:“光是消防改造就要投入20万元,一次罚款还要赔10万元,还不如去送外卖。”他的遭遇并非个例,上海约70%的个体二房东正在退出市场。
取而代之的是正规租赁企业的崛起。万科泊寓将深圳龙华的废弃电子厂改造成500套公寓,月租2000元起。负责人表示,利用工业用地建设租赁房,成本仅为商品房的1/3。这类项目今年在全国新增了702个。
租客的“春天”似乎真的来了。刚毕业的李婷在杭州租到了一套配备智能门锁的保租房,押金仅需一个月租金,“再也不用担心房东乱扣押金了,资金都在政府监管账户里。”条例规定,中介挪用租金超过20万元将承担刑事责任。
然而,市场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北京西城区金融街的80平米两居室,月租金从1.5万元飙涨至1.8万元,因为租客可以就读宏庙小学;而隔壁丰台区同户型房屋的租金却下降了300元。我爱我家门店数据显示,9月份带学位的房源预租量激增200%。
房租的涨跌密码隐藏在区域供应结构中。广州今年投放的10万套保租房,直接将黄埔区租金拉低了15%;但深圳福田CBD租金依然坚挺,30平米单间月租稳定在4000元。核心逻辑很简单:保租房供应充足的区域,租金就会被压制。
租金指导价如同悬在房东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上海已出台首版租金锚定表,内环一室户限价5500元,超出部分需申报理由。景瑞地产的租赁管家坦言:“我们新开的项目都按照政府指导价定租金。”
这场变革深刻地改变着市场格局。北京朝阳公园旁的一座旧办公楼被龙湖冠寓改造成带健身房的长租社区,月租6000元的房源三天内便被抢购一空。95后租客王哲的心声代表了新一代年轻人的想法:“结婚?先租十年房再说吧!”
这场变革中,有人欢喜有人愁。海淀学区房业主王女士的挂牌价从950万元降至860万元,而租住她房屋的程序员家庭虽然省去了首付款,却要面对每年多缴纳2.4万元租金的现实。 张伟,那个差点和房东对簿公堂的程序员,或许正在为这波变革带来的影响而感慨万千。
"深资管
发布于:内蒙古自治区配查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