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最近一两年时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崛起,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同步发展聚美策略,很多新能源汽车厂商都喜欢在舆论层面“造势”,而且很多厂商希望传达的信息,也可以直接到达很多用户的“终端”,也就是用户手里的手机、电脑等移动端设备,而这也给了很多厂商造假的机会。
8月30日,国内著名汽车博主吴佩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条消息,现在有广告公司策划“小订过万”,发布会前几个月就策划好了,一是让消费者觉得爆款,二是为了哄领导开心,但是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进入产品平销期后,什么都藏不住了……
可以说,吴佩老师再一次揭开了行业公开的秘密,而且根据我们自己的了解,吴佩老师还是给很多厂家留了面子!原因很简单,因为不止广告公司为汽车厂商提前策划了“小订过万”的话术,很多汽车厂商都是自己“下场造假”,这种情况在汽车行业非常常见。因为有些车型上市,从专业的角度来评判,就不可能有那么多的订单,但还是被堂而皇之地发出来了,看起来就非常扎眼。
当然这么做的原因聚美策略,吴佩老师说得也非常明白,其中一个就是为了吸引消费者“入局”!在当下,有很多小伙伴买车的时候,就是会参考销量数据,以更加稳妥的心态选择大家都选择的车,讲究的就是个不翻车!但是有些新能源车型,本身就是全新车型,在销量上完全没有办法参考的,那如何让消费者有参考呢?搞一个假的订单数据,这些消费者一看订单数量这么高,自然也就跟着“入局”了,这是核心原因。
另一个原因就是哄领导开心,这其中有两个方面,从广告公司角度来说,做一个车型的发布会,从预热、发布到善后,都是需要做得比较圆满,前期让大家都关注到发布会,发布会当天,让讨论度上去,发布会后,能有一定“规模”的订单数量,看起来这次活动就比较好,也可以更好地向甲方,也就是汽车厂商交代,“交代”好了,下次竞标的时候,胜算也就更大了。
而对于汽车厂商们来说,一个车型项目落地之后,包括设计、标定等多个方面,都做了相应的工作,那么新车上市之后,对于管理层来说,肯定是希望看到一些好的结果,而这种没有“风险”的小订订单,就可以向上“邀功”了。
吴佩老师将汽车行业的“公开秘密”再次揭开,也算是给很多汽车厂商敲响了警钟,以后再搞这种动不动“小订过万”,或者一预售就是大几万辆的文字游戏,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些数据只有厂商自己知道,别人压根就不知道,所以汽车厂商和提供服务的广告公司,说多少就是多少,只不过有些品牌“造假”比较克制,有些比较夸张而已,只不过都是,谁晒谁尴尬。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小米和雷军的“命”是真的好,6月29日晚上小米YU7上市,第二天就发布了上市18小时,大定24万辆的海报,如果这份看起来就极度夸张的订单数放在现在,那么很多小伙伴看了吴佩老师的爆料,大概率也觉得小米YU7的这份订单海报是胡诌出来的。
当然我们绝对没有说小米YU7订单造假的意思,因为小米YU7的排单时间依然很长,而且周围很多小伙伴都下单排队了,或许有黄牛订单,但是造假的可能性不大,产能还是小米汽车面临的大问题。
配查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